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73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双方各有政权、军队的合作,是具有广泛民族性、曲折复杂性的合作,是没有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的合作。这些特点,表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共同的民族敌人,又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在1937年8月25日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就科学地预见到:“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的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
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根据当时的形势,毛泽东指出:在卢沟桥事变以前,党内主要危险是左倾关门主义。“在卢沟桥事变以后,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已经不是左倾关门主义,而转变到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方面了。”主要表现是对国民党无原则的迁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诡计丧失警惕,议会主义倾向,八路军新军阀主义倾向,等等。产生这些错误倾向的主要原因,从国民党方面的影响来说,是当时国民党实力上的优势,国民党所谓“停止阶级斗争”、“共产党投降”等反动宣传,国民党统治共产党的企图和削弱共产党的阴谋,对中共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限制与削弱政策,以及对共产党干部的收买腐蚀。从党自身来说,共产党内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大量存在,不愿再过艰苦生活;党内理论水平不平衡,许多党员缺乏北伐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经验,等等。
针对以上情况,毛泽东尖锐提出:是“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国抗战呢,还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苏联回国。他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之一,并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他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在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和写的《挽救时局的关键》等文章中,反对洛川会议决议,反对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右倾投降主义的主张:
1.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他否认统一战线中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反对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中存在左、中、右三种不同成分的正确论断,认为国共两党都是“进步青年的总汇”,蒋介石“将成为中国的不朽的民族英雄”,国民党政府是“领导抗战的中枢”,因此,反对我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错误地提出要“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2.在依靠谁抗战问题上,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正规军身上。他不相信人民的武装,轻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反对毛泽东提出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迎合蒋介石的“军令统一”的要求,提出了“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武装、统一纪律、统一待遇、统一作战计划、统一作战行动”的七个“统一”。这实质上是一条军事上的投降主义路线,正中蒋介石妄图“收编”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下怀。
3.在组织纪律上,不服从中央统一领导;其在长江局工作期间,不经中央同意,擅自代表中央发表宣言、决议和与中央方针相违背的言论,严重地破坏了党的统一和纪律。
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克服错误倾向,统一全党思想,确定共产党在新阶段的基本方针任务,中共中央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到会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王明、张闻天、王稼祥、项英等十七名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这是党的六大以来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
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1)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2)毛泽东、朱德等人领导的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新政策;(3)中共中央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理论;(4)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中央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他十分明确地提出:“用长期合作支持长期战争,就是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就是冲破国民党的一切限制,放手发展自己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现在中国的实际,国民党是当权的党,国民党的方针是限制我们发展,是国民党剥夺各党派平等权利,“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只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根据具体情况,在策略上,我们可以采取“先奏后斩”、“先斩后奏”、“斩而不奏”、“不斩不奏”等方式,既不可破裂统一战线,又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
犯右倾机会主义的同志,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因此,对于党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的方针,也采取了怀疑和反对态度。为着克服这种右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强调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现在是民族抗战,还要争民族的兵权。“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这个战争的最自觉的领导者。”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地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路线和政策,肯定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由周恩来负责的南方局和刘少奇负责的中原局。这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相持阶段的战略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的良好基础。
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根据当时的形势,毛泽东指出:在卢沟桥事变以前,党内主要危险是左倾关门主义。“在卢沟桥事变以后,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已经不是左倾关门主义,而转变到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方面了。”主要表现是对国民党无原则的迁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诡计丧失警惕,议会主义倾向,八路军新军阀主义倾向,等等。产生这些错误倾向的主要原因,从国民党方面的影响来说,是当时国民党实力上的优势,国民党所谓“停止阶级斗争”、“共产党投降”等反动宣传,国民党统治共产党的企图和削弱共产党的阴谋,对中共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限制与削弱政策,以及对共产党干部的收买腐蚀。从党自身来说,共产党内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大量存在,不愿再过艰苦生活;党内理论水平不平衡,许多党员缺乏北伐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经验,等等。
针对以上情况,毛泽东尖锐提出:是“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国抗战呢,还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苏联回国。他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之一,并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他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在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和写的《挽救时局的关键》等文章中,反对洛川会议决议,反对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右倾投降主义的主张:
1.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他否认统一战线中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反对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中存在左、中、右三种不同成分的正确论断,认为国共两党都是“进步青年的总汇”,蒋介石“将成为中国的不朽的民族英雄”,国民党政府是“领导抗战的中枢”,因此,反对我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错误地提出要“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2.在依靠谁抗战问题上,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正规军身上。他不相信人民的武装,轻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反对毛泽东提出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迎合蒋介石的“军令统一”的要求,提出了“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武装、统一纪律、统一待遇、统一作战计划、统一作战行动”的七个“统一”。这实质上是一条军事上的投降主义路线,正中蒋介石妄图“收编”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下怀。
3.在组织纪律上,不服从中央统一领导;其在长江局工作期间,不经中央同意,擅自代表中央发表宣言、决议和与中央方针相违背的言论,严重地破坏了党的统一和纪律。
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克服错误倾向,统一全党思想,确定共产党在新阶段的基本方针任务,中共中央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到会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王明、张闻天、王稼祥、项英等十七名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这是党的六大以来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
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1)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2)毛泽东、朱德等人领导的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新政策;(3)中共中央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理论;(4)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中央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他十分明确地提出:“用长期合作支持长期战争,就是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就是冲破国民党的一切限制,放手发展自己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现在中国的实际,国民党是当权的党,国民党的方针是限制我们发展,是国民党剥夺各党派平等权利,“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只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根据具体情况,在策略上,我们可以采取“先奏后斩”、“先斩后奏”、“斩而不奏”、“不斩不奏”等方式,既不可破裂统一战线,又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
犯右倾机会主义的同志,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因此,对于党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的方针,也采取了怀疑和反对态度。为着克服这种右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强调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现在是民族抗战,还要争民族的兵权。“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这个战争的最自觉的领导者。”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地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路线和政策,肯定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由周恩来负责的南方局和刘少奇负责的中原局。这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相持阶段的战略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的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