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参政议政 更多
党派团体 更多
统战队伍 更多
统战知识 更多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我国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历史充分证明,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75载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民族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奔赴美好未来。石榴花开结出团结硕果“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走进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静静矗立。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多位民族代表立誓后碑上签名。岁月流转,斑驳的字迹,见证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发放救济粮和生产工具,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渡过难关,各族人民翻身解放,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捍卫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改革开放后,对口支援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走出各民族互助之路……75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应对挑战中破浪前行,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华大地绽放出愈发绚烂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2024年9月2日,西藏江洛康萨社区文艺队在表演间隙休息。新华社记者孙瑞
资料下载 更多